close

Check in之後,從飯店人員手中接過鑰匙,搭著電梯前往五樓。由於飯店位置相當偏僻,四周都是田,一路上路燈也沒幾盞,五樓到了,步出電梯後左轉,眼前是一片鋪著紅地毯的長廊,燈光相當灰暗,總讓人覺得毛毛的。找到了房間,馬上就打開電視,讓聲音充斥整個房間,好降低我的恐慌。整頓好行李,我打開手機,check手機上方的訊息欄,心想著:怎麼可能?! 到桌上check關於飯店的資料,越想越奇怪,便下樓詢問櫃檯人員,聽完他的說明後,我驚呆了! 飯店竟然沒有Wifi !!!! 看來只能怒泡溫泉洗洗睡了。


濱松城與五社.諏訪神社
    冬天早上的氣溫真不是蓋的,即使戴上手套還是冷得直發抖。熟練的將行李都上車,用束帶固定。在我旁邊是一位開著小發財車的司機大哥,「小弟弟,在旅行啊? 從哪裡來啊?」他問道。「早安,對啊,從哪裡來是指出發地嗎?還是哪裡人呢?」我反問,他馬上就意識到我不是日本人,出於好奇,他問了更多的問題。我一一回答後,他看了看時間,似乎也差不多了,便從車上拿了兩顆橘子送我要我帶在路上吃。
    照著原路回到車站,在從車站一路向北前往濱松城。禮貌性地向警衛先生詢問腳踏車要停哪裡,停車的同時,
「你是哪裡來的? 在日本環島嗎?」他向我搭話
「我是台灣人,對,我目前正在環島」我回答
「這樣啊! 一兩個月前也有個正在環島的台灣人來過這裡呢!」他向我透漏
「喔?! 這樣啊! 不會是前輩吧? 」我心想著
    警衛先生人很好,行李他會幫我看著,要我放心玩,有了他這句話,確實放心了不少。便拖著疼痛的膝蓋,一步步地爬上崎嶇不平的石階梯。石階上的建築物有五層樓高,前四層樓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盔甲、刀劍與畫軸等文物。繞著動線轉著轉著到了最頂端的天守閣,這是我的第二座城,第一個天守閣,在這之後,天守閣就成了我的最愛。站在觀景台上,鳥瞰整個濱松城,似乎可以理解,君臨天下的那份驕傲。
    正在蒐集朱印的我,也查到了濱松市區內一間老字號的神社-五社.諏訪神社。這兩間神社原本是分開的,但因為戰爭,兩間神社都被火焚了。後來重建時合併為一間,就是現在我所在的地方。雖然是老字號,但參拜的人似乎不多,或許是因為下著細雨的關係吧。照慣例將朱印帳寄放在社務所,便入內參拜,祈求旅途順利。


濱松名物 - 煎餃
    旅行期間,我仍然與之前工作的一位同事保持聯絡,在是靜岡的在地人,喜歡旅行,每到一個城市她都會熱情地告訴我這個城市的名產和名物。說道濱松,就不得不提到煎餃,我甚至還在濱松城拿到一份煎餃名店地圖! 我從中選了一間,也是同事告訴我的一間名店 - 浜松餃子むつぎく,位於暗巷中,幾度在同個地方鬼打牆最後才找到。按照計畫,我要吃頓餃子餐當作在濱松的結尾。開店時間是早上1130,我是第一個到的,愈接近開店時間,外面的人潮就愈來愈多,外頭的椅子都不夠坐。1130準時開門,一聲鏗鏘有力的「歡迎光臨」開始把外頭等待已久的客人引導至座位上。
    我的位置在靠近廚房的吧檯上,服務人員迅速的遞上冰開水,我也迅速的說出考慮已久的餐點準備大快朵頤。B set是我的選擇,畢竟餃子才是主角,只有四個就太不過癮了,再配上拉麵和白飯的組合,是應該好好地補充一下早上所消耗體力的時候了!


濱松湖與弁天島
  由於國道一號是付費的by-pass,腳踏車無法上路。看似無路可走,但在國道一號往北方走一點還有另一條路可以渡過濱松湖。湖的兩岸中間有一座弁天島,上頭有座海濱公園,潮差明顯的特色,也吸引了不少釣客和觀光客。
    或許是因為觀光淡季的關係,海濱公園顯得人煙稀少,多處地方都在進行整修。一眼望去,位於湖面上的紅色大鳥居佔據了我的視野,鳥居的設計和我憧憬的嚴島神社如出一轍,後者還是我的No.1! 無庸置疑! 我坐在板凳上,享受這片刻的寧靜,只有我、腳踏車和涓涓細流的聲音。如果時間充足的話,我大概還會待上好一陣子吧?


誤入歧途
    旅行至今,迷路早已是家常便飯,不過在山中迷路這還是第一次。在前往國道一號的路上,岔路真的是多到不可思議,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,看著導航也會轉錯路。看著路愈來愈小,就知道事情不對勁,果然! 我又迷路了。再次打開手機地圖,仔細研究接下來的路線,看要怎麼接才會再回到國道一號。雖然路是找到了,不過這一路上,都是緩坡,不只時間被大量的拖延,體力也被嚴重的消耗。每到一個叉路,都再三地確認地圖,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,名古屋沒去成,結果跑到崎阜縣那就不好了。費了好一番功夫,來到了最後一個岔路,爬山就是先苦後甘,前面累個半死,後面下坡總會苦盡甘來,我順著坡一路向下,看到出口處掛著一只藍色招牌,上頭寫著國道一號,終於可以放心了! 不過另一個擔憂的是,天色已晚,天空早變成了藍黑色,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抵達今天的住宿點。

黑夜降臨-野宿初體驗
    濱松到名古屋路途遙遠,必定一天內無法抵達,其實我早就知道。因此我在前一天就已經計畫好隔天要野宿。只是因為迷路的關係,導致一路上都在摸黑行動。往名古屋的路上都是山路,高高低低,又沒有路燈,加上這條路本來就不是設計給腳踏車騎的,路上騎得膽戰心驚,繞過灣,穿過一個又一個的隧道,手邊能依靠的就是車頭上的手電筒,好幾次都因為路面不平差點摔倒。靠著其他車輛的燈光,隱約看到有個路牌上面寫著:通往休息站還有500M。我停下車,拿起手電筒,照了照,真的耶! 結果真任令人振奮,十五分鐘後,順利抵達休息站(道の駅ー藤川宿)。
    這是我第一次野宿,難免顯得緊張。看著大車小車,大人小孩到處走來走去,我在猶豫真的可以在這裡搭帳篷嗎? 雖然只剩下一家便利商店還開著。我在商店買了個麵包和熱狗,坐在廁所旁的板凳邊吃邊猶豫著,乾脆再等晚一點,看人會不會比較少,這樣被趕或被警察抓的風險或許會比較小吧?我想著,.......一小時後......,仍然還是有人進進出出,我決定豁出去了。跑到休息站最右側攤商處,把所有的行李都卸下來。這裡四周都有大型帆布可以遮風避雨,還可以掩人耳目,選這裡再好不過了。
    我從車上拿出在東京買的帳篷,把所有的零件都倒了出來,用力的回想當初店員教我的過程。那時我看著店員示範,一整個So easy! 結果自己卻組的2266的。
    我把帳篷的支架攤開組合成一個大X,接著把帳篷本體蓋上去,接著把支架穿過帳本本體的孔洞,用力地撐起來,這個步驟我大概試了快二十分鐘,因為實在支架實在太硬了,必須要非常大力才有辦法讓它彎曲,一方面又擔心太大力把支架弄斷,後面就不用玩了。最後在寒風的折磨下,我又再次豁出去了,用盡全力,那怕支架彎曲的令人害怕我也不鬆開,結果真讓我把帳篷給撐了起來。
    開心之餘,把車子上鎖,行李都往裡面丟。我一面咬著手電筒,一面張開睡袋,設定好鬧鐘之後,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....才怪。由於當初省錢沒有買地墊的關係,地板的寒氣直接穿過帳篷,穿過睡袋,號稱可以防到-5度的睡袋,就像一張紙一樣,毫無作用。幸好在離該伊豆前,同事送我將近20片的貼式暖暖包,在半夜被冷醒之後,我趕緊拿了四片出來,分別貼在雙腳腳底、肚子和胸前,接著把睡袋轉了一圈又一圈,縮小內部空間,讓它可以更保暖。我蜷縮著不斷地發抖,一直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,最後甚至還比鬧鐘還要早起床。看了下手機,6度! 我還活著!
我用發抖的右手拉開帳棚的拉鍊,推開門跨了出去,深了個懶腰,但精神卻不是很好,看著周遭的一切,腳踏車和帳篷,我不自覺地笑了一下,心想「這一切實在是太好玩了!雖然差點被冷死(笑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582192008 的頭像
    r582192008

    克勞斯的生活誌

    r58219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